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聚合力谋新篇——2024年度中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述职会侧记
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让爱早回家 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发布时间:2016-08-18  来源:中国公共新闻网  字体大小[ ]

关爱留守儿童,让爱早回家

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作者:高尚顶

  据了解,社会公益活动大多数是在集合社会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们捐助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生活物资,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现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简单地物质捐助,更需要的是亲情陪伴和日常的关爱。

  据网络数据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其中79.7%由祖辈亲属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儿童数量庞大、问题众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些“留守儿童”大军远离父母,跟着祖父母,都是隔代抚养,很多老人都没法和他们沟通,更无力教育好他们;现在教育注重家校共育,很多与孩子在一起生活的祖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他们担心顾虑太多,对孩子不敢管理,放任自流,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基本上是无法提供帮助;有的祖父母认为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疼爱,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爱,无力关心孩子的思想,只知道在物质上满足他们,事事依顺着孩子,长时间造成了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这些孩子一年中很难和自己的父母见上一面,更难和他们交流,导致亲情的交流缺乏持续性。不少家长在外打工时,由于工作繁忙,经常一个月都不打个电话回家,即便是打了电话,但没跟孩子说话就挂掉了,或者一开口就问学习成绩,教训人,本来千里相思之情一下就没了。他们对父母外出打工持积极肯定、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又渴望父母能留在家中,在父母怀里撒娇。长期的留守生活使他们缺乏父爱和母爱,有被遗弃之感,遇到问题不会处理,又不知道和谁说。久而久之他们失去自信,现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等不良的心理特征。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孩子家里监护无人,在家是兄弟姐妹互相照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普遍较弱,导致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是容易被拐卖,二是留守女孩很容易成为被性侵害的对象。再加上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通常自律性较差,情感波动较大,是非明辨力差,在父母监护缺失的状态下稍有不慎就会沦为问题青少年。

  由以上我们看到,留守儿童所缺少的不是金钱、物质方面的需要,而是亲情的关爱!

  随着校园留守儿童的增多,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都做了不少努力。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学校建起了留守儿童档案,指定老师帮扶,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有视频电话,本校的留守儿童可以和他们的父母进行视频电话,学校老师也经常组织这些孩子多和他们的父母交流,通过视频,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亲人,让他们感觉到亲情、感觉到爱,促使亲情进一步提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留守儿童在学校除了获取知识外,还获得了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老师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

  之所以出现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为了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2016年1月27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根据意见,政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地区方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通过财政、金融等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农村“三变”政策,引进合作社、精准扶贫项目等方式,给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广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就业创业的,有针对性地推荐用工岗位信息或创业项目信息。根据意见,各地政府开展农转城工作,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他们进城打工提供便利条件,方便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

  政府的这些工作举措,将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解决更多的农民工打工就业、创业的问题,从而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同时加大力度宣传“留守”的危害性,以多种方式让农村父母认识到“留守”对孩子的不利影响,父母尽可能不让孩子“留守”,也将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作者单位:都匀市督办督查局)

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